橡胶粉密度,季冻区干线公路半刚性基层地聚物注浆补强技术研究
季冻区干线公路半刚性基层地聚物注浆补强技术研究
河南省地方标准《道路非开挖式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治技术规范》(DB 41/T 1165—2015)要求采用落锤式弯沉仪对注浆处理位置及邻近无病害位置进行弯沉测试,地聚合物注浆后,路表弯沉值达到同路段无病害处路面弯沉值的1.2倍以内,说明注浆效果较好
防水材料橡胶粉,采用进口纯天然橡胶原料及先进的工艺技术经全球领先设备精制而成。该产品无毒害、对人体无刺激作用。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沥青,改性沥青等高分子合成材料;水泥,矿渣粉等建筑添加剂;塑胶跑道颗粒;电缆填充砂浆;防水涂料;密封胶粘带;聚氨酯发泡;压敏胶等。
橡胶粉密度
防水材料专用橡胶粉以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为主要原料,加入补强填充剂、着色剂等精制而成。现已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印染、造纸和水泥建材中。
(3)路面弯沉、探地雷达两种检测手段均能应用于基层注浆补强效果评价,但同时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注浆补强前后检测评价应采用不同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先采用路面弯沉值法对被检测路段进行初测,后针对典型路段采用探地雷达法进行复合检测评价,并对比注浆前后的路面弯沉、雷达数据及图谱,综合对注浆补强效果进行效果评价
文献[11]采用FWD落锤弯沉仪对注浆前后裂缝位置附近进行弯沉值检测,检测方式为裂缝处1点及沿行车方向裂缝前后距裂缝0.5m各1点,基层在注浆后,对应注浆裂缝位置处的弯沉值总体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弯沉极大值平均下降幅度为33.3%,同时注浆后弯沉值离散程度减小;文献[11]采用3D矩阵探地雷达方式,对比注浆前后裂缝附近位置处介电常数计算结果显示注浆后基层的介电常数较注浆前总体上呈增大的趋势,说明注浆材料的填充、压密等作用提高了裂缝附近半刚性基层的密实程度,同时提出,当原路面基层介电常数在6.5以下时,注浆效果较好,当原介电常数在5及以下时,注浆效果较为明显
该产品主要是应用在塑料管道方面。使用时将粉状胶水与保温材料均匀混合后,放置到模具上即可完成成型,具有很好的固化效果。
轮胎胶粉是由多种橡胶加工制作而成。该款产品属于环保型,质量可靠,能够做到储运安全、防火阻燃和绿色清洁的特性。适用范围广泛使用在道路、桥梁、水坝等公共设施。该款无污染高韧性的添加剂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以及表现优良。
1 半刚性基层疲劳损伤特性疲劳损伤是指在循环载荷过程中的损伤累积,由重复荷载作用而引起的结构材料承力性能衰减过程,即疲劳裂纹的产生、发展、扩展为宏观裂纹、发生破坏的全过程
材料模量的衰减反映了材料力学性能的衰退过程
根据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3,4,5],我国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服役期模量衰减可分为三个阶段:迅速衰减阶段、稳定降低阶段、破坏阶段,各阶段模量及损伤特征如图1所示
本产品使用橡胶原料制作而成,其性能优于各类橡胶颗粒,且耐高温、耐老化性能强。本产品适用于防水卷材生产的粘结剂、密封材料以及涂料等领域。
浆体流动度试验可参照T 0508-2005水泥浆体流动度试验方法(倒锥法)[9],文献[10]研究表明,注浆施工效果与浆体的流动度尤为关键,当注浆材料的流动度大于12s时,浆液的扩散和渗透性能较低,效果很差,浆液的流动度在10s左右时,方可实现较佳的浅层注浆效果;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专业标准《公路路基与基层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技术规程》(SZ-G-B04—2007)规定路面基层加固用地聚合物注浆材料流动度应≤20s,路基加固用流动度应≤17s;河南省地方标准《道路非开挖式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治技术规范》(DB 41/T 1165—2015)规定适用于交通量一般、重载比例不大的国省道公路的普通型及适用于高速公路、交通量大或重载交通的快凝早强型地聚合物注浆材料流动度均应不大于20s
防水材料专用橡胶粉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包含有 sbr、 sbs、 eva 树脂和橡胶填充剂等。该产品使用于多个领域的防水以及密封,其耐老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而且施工简单方便,还可循环回收再利用。